原標題:改編自馬伯庸七十萬字原著,劇版《兩京十五日》即將來穗演出
用中式美學呈現(xiàn)大運河上的快意恩仇
文/羊城晚報記者 艾修煜
【資料圖】
4月14日至15日,由作家馬伯庸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的舞臺劇《兩京十五日》2022版將在廣州大劇院為羊城觀眾帶來一場快意恩仇的華麗冒險。
《兩京十五日》取材于《明史》中關(guān)于明宣宗朱瞻基的一段真實歷史,馬伯庸將其擴充為一部近70萬字的長篇小說。70萬字的著作改編成舞臺劇會有怎樣的呈現(xiàn)?該劇給出的答案是:由226個角色和400余件服裝道具打造的“高能三小時”。
盡管時間較長,但該劇緊張刺激的劇情足夠引人入勝。此外,精致的木質(zhì)寶船、古香古色的香爐、身臨其境的水牢,甚至是寫實的“蛐蛐兒”道具,這些書中令人記憶深刻的事與物,都被道具和服裝師巧妙地還原至舞臺上。光影與多媒體的配合,營造出亦真亦幻的沉浸式場景和千軍萬馬的宏大場面。同時,劇中有大量武打戲份,刀光劍影的設(shè)計也讓演出氛圍更加激烈刺激。
臨近開演,舞臺劇《兩京十五日》2022版導演趙淼、執(zhí)行導演及演員王萌、編劇唐夏娃向觀眾介紹了該劇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和幕后故事。
導演趙淼:秉承“三不動”原則改編原著
羊城晚報:舞臺劇《兩京十五日》2022版創(chuàng)作最大的難點在哪?
答:首先,體量本身是一個巨大的難點,近70萬字的原著被濃縮為劇本后,仍有54萬字。小說當中豐富的場景,眾多的人物線索,還有交織在一起的故事線,放到舞臺上都要進行濃縮、精簡;第二個難題是舞臺呈現(xiàn)層面上,要用虛擬的美、象征性的美,去表現(xiàn)寫實的故事和寫實的人物情感;第三個難點是要用戲劇的方式去呈現(xiàn)這部小說,我們希望舞臺能像原著一樣呈現(xiàn)出史詩般的氣魄和大場面,但是舞臺劇的時間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羊城晚報:在刪改原著時,我們秉持了怎樣的原則?
答:原則就是“三不動”,關(guān)系到人物情感推進轉(zhuǎn)變深化的情節(jié)不能動,推動人物成長轉(zhuǎn)變的情節(jié)不能動,拉動人物關(guān)系走向改變的情節(jié)不能動。
羊城晚報:你認為舞臺劇《兩京十五日》2022版里有哪些突出亮點?能否用幾個關(guān)鍵詞概括一下?
答:首先是“中國”,我們借鑒了中國戲曲的表演方式和表演觀念,觀眾能看到一種屬于中國戲曲的美學表現(xiàn);第二是“快節(jié)奏”,舞臺場景和表演場面的變換是非常迅速的,故事全程都在快速推進,觀眾會覺得劇情非常緊湊緊張;第三是“假定性強”,觀眾可能不會在舞臺上看到真實的房屋、大船、山林、運河……但是我們用假定性的表演,把屬于山、屬于城、屬于水、屬于火的所有意象的東西呈現(xiàn)出來,并且有留白。劇組里的所有人都有一個共識——我們要向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畫、戲曲、音樂學習,要向中國的傳統(tǒng)美學去借鑒,最終呈現(xiàn)在舞臺上的東西,我們希望它是美的。
羊城晚報:你的導演風格常常被貼上“擅長肢體”的標簽,你排斥這種評價嗎?在劇版《兩京十五日》里,你有延續(xù)這種風格嗎?
答:貼個標簽也挺好的,從創(chuàng)作風格來說,我們確實希望首先專注于一個專業(yè)領(lǐng)域,再不斷拓展。事實上,當我們越扎根某個類別的創(chuàng)作時,越能發(fā)掘這個類別中的可能性。舞臺劇《兩京十五日》中,有關(guān)“肢體”的表達,占了60%至70%吧,我們在舞臺上留出了很多形體表演的空間。編劇、視覺總監(jiān)和其他幕后設(shè)計師,都圍繞著形體表演的重點特色,來進行創(chuàng)意設(shè)計。
演員王萌:吳定緣的內(nèi)心有濃情大愛
羊城晚報:在劇中飾演吳定緣,你是如何理解這個角色的?
答: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行尸走肉”,他頹廢,不在乎任何事情,甚至也不在乎自己。但是當走進他的內(nèi)心之后,我發(fā)現(xiàn)他的內(nèi)心充滿了濃重的情感,而且是一個擁有大智慧、大愛,很俠義的一個人。放蕩不羈、終日飲酒的表象源于他的身世,是他的面紗。整個劇通過3個小時的展現(xiàn),把他從外到里扒得很透徹。
羊城晚報:作為飾演者,你如何解讀吳定緣與蘇荊溪的感情線?
答:劇中,吳定緣是個“大冤種”,他跟蘇荊溪盡管互有情愫,但因為各自的使命任務(wù)和造化弄人,所以這份情感難開花、難結(jié)果。但是,以我自己的角度來看,我覺得他們倆最后的結(jié)局是開放的。他倆是否在最后走到了一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全看觀眾自己的感受,我不用去定義他倆到底在沒在一起。
羊城晚報:自該劇排練以來,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答: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每天都特別特別累,我們劇組全員都瘦了,我瘦了快20斤。每天我們不只需要排戲、對戲、背臺詞,還需要天天練武打、練形體,體力消耗特別大。
羊城晚報:全劇3個小時的體量,對演員和觀眾來說都是考驗。作為演員,你同時兼任了該劇的執(zhí)行導演,你們是如何努力消解時長帶來的疲憊感的?
答:整個戲里從頭到尾有37個場景,這就意味著在3個小時里,平均每5分鐘就要換一次場景,而且是大場景,為的就是不斷變換,不斷讓各種新的形式進來,不斷地呈現(xiàn)新的刺激內(nèi)容和矛盾沖突,讓觀眾在看的時候應(yīng)接不暇,這樣觀眾就可以一直跟著劇情走。
編劇唐夏娃:年輕人的友誼最打動我
羊城晚報:作為編劇,面對《兩京十五日》原著中的海量情節(jié),你是如何取舍的?
答:情節(jié)的取舍著實是讓我花費最多心思的地方。原著中有太多精彩的情節(jié),每一個人物都有他自己身上的戲,哪怕是一個小小配角,也有出彩的地方。但舞臺劇時間有限,我們只能保留主要人物的主要線索,讓故事主線圍繞十五日的驚心動魄之路展開。但是,其他人物也并沒有完全摒棄,我們會盡力用恰當?shù)钠?、巧妙的方法,來講述他們的故事。
羊城晚報:在構(gòu)思劇本的時候,原著的哪一部分情節(jié)最打動你?
答:最打動我的是幾個年輕人的友誼。他們從一開始素不相識、甚至是互看生厭,慢慢成為意氣相投、共同作戰(zhàn)、甚至可以為對方付出生命的朋友。在特定的情景下,高低貴賤、君臣之別,這些條條框框都不再重要。他們回歸于人性本身。我覺得,這種人類的原始情感特別寶貴。
羊城晚報:讀完原著后,你認為小說最突出的主題是什么?
答:我覺得是“成長”——書中人經(jīng)歷絕望、承受痛苦、攜手戰(zhàn)斗、收獲友誼、取得成功,最終又不得不面對命運、接受“無常”。短短十五日,幾位主人公都完成了蛻變。無論結(jié)局如何,他們都成了更好的自己。
羊城晚報:劇本創(chuàng)作期間,你腦中想象中的舞臺劇《兩京十五日》2022版是怎么樣一部作品?
答:我腦海里呈現(xiàn)的舞臺劇是充滿俠義精神、快意恩仇、青春熱血又波瀾壯闊的。在劇本整體成型之后,我會把自己代入每一個角色中,用這個人物的質(zhì)感把屬于他的臺詞念出來,反反復(fù)復(fù)很多遍,然后逐句修改,讓臺詞風格更貼近每個人物。
標簽: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改編自馬伯庸七十萬字原著,劇版《兩京十五日》即將來穗演出用中式美學呈現(xiàn)大運河上的快意恩仇文 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4月14日至15日,
2023-04-04 15:45
原標題:大柵欄小書店北京晚報記者張驁文武亦彬攝來過大柵欄的人,都會對商業(yè)街的老字號印象深刻,瑞蚨祥、馬聚源、謙祥益、內(nèi)聯(lián)升……隨便一
2023-04-04 15:43
原標題:“美育芳草”青少年藝術(shù)節(jié)開幕(主題)國家大劇院向孩子們敞開藝術(shù)大門(副題)北京晚報訊(記者高倩李祺瑤)“大家覺得豐收是什么感
2023-04-04 15:40
原標題:【尋味中華|飲食】清明寒食吃青團,品嘗新綠江南春編者按:探求中華文化當代魅力,體味中國風物悠遠意蘊。即日起,中新社“尋味中華
2023-04-04 13:57
原標題:成龍拍《龍馬精神》致敬龍虎武師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電影《龍馬精神》日前在京舉行首映禮,該片由楊子執(zhí)導,成龍、劉浩存、郭麒
2023-04-04 10:47
原標題:南中軸旁海派弄堂泰安里煥新迎客(主題)西城又有9處文物找到專屬“管家”(副題)北京日報記者張驁在遍地胡同的北京西城,有一條海派
2023-04-04 09:52
原標題:本市推出39項清明文化活動(主題)邀市民到博物館感受傳統(tǒng)緬懷先輩(副題)北京日報訊(記者李祺瑤)射柳、繪紙鳶,體驗清明習俗;以
2023-04-04 09:46
原標題:科技賦能讓博物館數(shù)字可感、更接地氣中國文化報記者連曉芳科技創(chuàng)新是文物事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支撐,《“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chuàng)新規(guī)
2023-04-04 09:38
原標題:河北館陶發(fā)現(xiàn)118頁清朝時期家譜最早距今203年記者趙鴻宇記者獲悉,河北省館陶縣文保人員近日在該縣柴堡鎮(zhèn)東劉莊村發(fā)現(xiàn)了118頁《閆氏家
2023-04-04 08:32
原標題:西藏文物考古取得系列重要新發(fā)現(xiàn)和新成果新華社拉薩4月3日電(記者春拉、劉洲鵬)記者從3日舉行的西藏文物考古成果公眾分享報告會上獲
2023-04-04 08:47
原標題:故宮專家如何鑒寶?高科技助力“火眼金睛”破解古董局中局!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張鵬楊萌孟紫薇作者孫昊這是故宮文物專家們的日常工作
2023-04-04 08:47
原標題:配音界頂流“塌房”引關(guān)注專家建議(引題)將道德失范與法律懲戒掛鉤規(guī)范配娛行業(yè)(主題)法治日報記者趙麗法治日報實習生胡淼采訪動
2023-04-04 08:41
原標題:停車棚墻面繪出敦煌飛天(主題)“星夢停車棚”開出巖彩繪畫新展(副題)新民晚報記者趙玥“太美了!”“我們的停車棚又開新展覽了!
2023-04-04 05:44
原標題:一座沒有紙質(zhì)書的圖書館(主題)走進臨港科技智慧圖書館(副題)新民晚報記者徐翌晟雖然沒有圖書館特有的書香,但連通世界的網(wǎng)絡(luò)與技
2023-04-03 16:41
原標題:“南張北齊——張大千齊白石書畫藝術(shù)特展”在京舉辦近日,由榮寶齋和龍美術(shù)館聯(lián)合舉辦的“南張北齊——張大千齊白石書畫藝術(shù)特展”移
2023-04-03 14:32
原標題:故宮走出宮門去考古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蔣肖斌故宮博物院在2020年舉辦“絕域蒼茫萬里行——絲綢之路(烏茲別克斯坦段)考古成果展”,
2023-04-03 14:48
原標題:《泰坦尼克號》三度上映天津日報訊(記者張鋼)20世紀影業(yè)日前宣布,經(jīng)典電影《泰坦尼克號》今日在全國第三次上映,紀念該片上映25周
2023-04-03 13:44
原標題:京劇《伍子胥》亮相中華戲曲精品邀請展(圖)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莉莉攝影姚文生)昨晚,市青年京劇團在中華劇院演出經(jīng)典劇目《伍子胥
2023-04-03 11:53
原標題:70件明清花鳥畫藏品赴美展出人民日報海外版天津電(記者龔相娟)記者從天津市文旅局獲悉,近日,“河上花:中國花鳥畫之道”展覽亮相
2023-04-03 11:33
原標題:“音樂下午茶”送來詩情畫意(圖)翟志鵬攝影姚文生天津日報訊(記者翟志鵬攝影姚文生)作為天津交響樂團“周日音樂下午茶”系列音樂
2023-04-03 11:41
原標題:4月大銀幕,二次元帶來“回憶殺”羊城晚報記者李麗最近大家都被“潮”到了嗎?快到影院,接受一波二次元的“陽光”吧。本月,來自多國
2023-04-03 10:47
原標題:《美術(shù)里的中國》第三季邀您共賞“實驗水墨”描繪的夢想之途筆墨變革創(chuàng)新,繪寫時代圖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紀錄片《美術(shù)里的中國
2023-04-03 10:41
原標題:李白故里文化旅游節(jié)舉辦人民日報綿陽4月2日電(記者王明峰)近日,2023年綿陽市文化和旅游發(fā)展大會暨李白故里文化旅游節(jié)在四川省綿陽
2023-04-03 10:40
原標題:探索非遺與旅游融合發(fā)展,江西景德鎮(zhèn)古窯民俗博覽區(qū)——(引題)古窯添薪文旅“上新”(文化市場新觀察)(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朱磊核
2023-04-03 10:53
原標題:“內(nèi)蒙古印象”攝影展舉辦人民日報北京4月2日電(記者張棖)1日,“內(nèi)蒙古印象”攝影展在中國美術(shù)館舉辦。本次攝影展由中國美術(shù)館、內(nèi)
2023-04-03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