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資料圖】
我拿著爸爸留下的錢買了點東西吃,回到家中,打開電腦,進入博客,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篇文章被戴上了小紅帽,心里那是一個高興,這時,一個電話打來,我拿起電話,一看是爸爸,我連忙拿起電話?!版ぃ燥埩藳]?”“吃了,爸,您什么時候回來?”“我們馬上就回去了,現(xiàn)在在商丘,半個小時就到家了,你還等我們嗎?”“不等了,爸,我得上學校,我還要寫作業(yè)呢?!薄芭?,那算了,先掛了吧,拜拜!”“拜拜,老爸!”
我多么想等爸爸回來呀,可是時間不等人,我只能晚上回來再見我的親愛的老爸老媽了。
終于等到放學了,我飛奔回去,老遠就看見爸爸在門口迎接我,我連忙又加快了速度,直撲倒爸爸的懷里,爸爸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自從進入六年級后,我好久都沒跟爸爸這樣撒過嬌了。
爸爸媽媽已經(jīng)做好了臘八粥等著我去喝呢,那熱騰騰的臘八粥,讓我再次流下了眼淚……
傳說秦始皇要修筑長城,許多人都奉命前來,大家的糧食都靠家中人來寄給他們。而有些人,因家人離長城太遠,還沒等把事物寄給他們,就已經(jīng)餓死在了工地上。大家的日子越來越難過,隨著餓死人的數(shù)量增多,其余的人就要頂替他們來干活。有一天大家實在太餓了,就把所有的五谷雜糧都熬成粥,每人喝了一碗,但還是都餓死了。后來人們把這一天一一農(nóng)歷十二月八日定為臘八節(jié),每到這一天人們就會喝臘八粥。
做臘八粥時,一定要準備好食材。有棗、米、花生豆、綠豆……先要把它們清洗干凈,把棗切成兩份取出核,再把這些食材都放進鍋里,最后開始熬制它們。熬好盛出,就做好了。
品嘗時,一定要細細體味。聞一聞,有豆子的淡淡清香;嘗一嘗,會感到味道鮮美,醉在其中。品嘗完臘八粥,還會感到意猶未盡,多么想要再次品嘗它們。
臘八粥不但好喝,還能幫助人們驅(qū)寒呢,聽說,臘八節(jié)這一天不喝臘八粥是要凍耳朵的。
經(jīng)過短暫的車程,我們便來到了延壽院,黃墻黑瓦,頗有一番風味。走進齋房,這里好不熱鬧,十幾位奶奶阿姨忙著制作臘八粥、分臘八粥。趁著這個機會,我們小記者把一位奶奶團團圍住,七嘴八舌地采訪起來。
經(jīng)過一番“爭奪”,我終于搶到了話筒,急忙問道:“奶奶,請問您的臘八粥為什么熬制的那么好喝,有沒有什么秘訣可以向我們傳授一下嗎?”奶奶思索了一番,告訴我們熬臘八粥時要先放米,煮爛了之后再放大的蓮子啊之類的,然后加適量的白糖,最后放紅豆小的那種,要不停的攪拌。
之后,其它小記者們又提出了各種五花八門的問題,奶奶也和藹可親,笑著一一做了解答:
“請問奶奶臘八節(jié)的為什么要吃臘八粥呢?”
“具體這個我也不知道,反正是祖宗傳下來的習俗,臘八節(jié)喝臘八粥。給你們小朋友每人喝一碗,祝你們都平平安安,健康成長?!?/p>
“請問奶奶你為什么要來這里給大家熬粥啊?”
“我們來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情,這樣心里也會快樂很多?!?/p>
“請問……”
最后,奶奶為我們每人都盛上了一碗熱乎乎、香噴噴的臘八粥,喝進嘴里,原本凍僵了的身體瞬間涌上了一股暖流,這正是奶奶們的一片心意,她們一百多個人在三天三夜之內(nèi)輪流不停地辛苦工作,在五口大鍋內(nèi)熬制臘八粥。
臘八粥是每年這一天,奶奶必給我熬的。傳說,在古時候,是因為惡鬼總在農(nóng)歷臘八這天出來嚇唬小孩。然而這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單怕赤(紅)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說法,于是大人們便用赤(紅)豆、綠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臘八粥,也就是八寶粥。望著那紫盈盈的米粥,用勺子舀一點紫粥,細細品味,會讓你覺得這不是粥而是一個小型的豆類展示會。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香香的味道,不由得令你再喝一碗這紫粥。
喝完臘八粥,便開始要做第二件事,那就是臘八蒜,在臘八這天泡上的蒜頭,到除夕那天,不再是白色,而是綠色或黃色。綠色的蒜頭綠得晶瑩剔透,猶如一塊無瑕的翡翠,黃的蒜頭則如一個個味道甘甜的杏干,吃著翡翠、杏干樣的蒜頭,恨不得讓你再多吃幾個味道美味的餃子。首先,我按照奶奶的吩咐從櫥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密封罐,接著將紫皮蒜頭去皮放入罐中,最后將陳醋放入密封罐中,蓋好蓋子,將一罐臘八蒜放入壇中。
忙了除夕的用品,我便開始準備過年的食品了。首先,我將各種水果、干果、瓜子放在桌子上,再把桌上的盤子清洗干凈,將干果、瓜子、水果一個個的放入盤中,奶奶在一旁笑盈盈的說道:“我的靜靜長大了?!睌[放好拼盤,望著桌子上那五花八門的拼盤,我從心里不禁地笑了,畢竟這是我一番辛苦擺出來的。
在這一天,這還從奶奶那知道了北京過臘八節(jié)的習俗,得知,來北京的臘八節(jié)不僅要吃臘八粥、泡臘八蒜,還要喝一大碗熱熱的羊骨頭湯。因為這了這天,天氣便越來越冷了。
雖然天氣依舊在變冷,但我們一家人的臉上依然有著過節(jié)喜慶那快樂的笑臉。
上一篇:2023開學新學期工作計劃怎么寫精選5篇 世界熱點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杭州:絢爛煙花慶元宵這是2月5日在錢塘江畔拍攝的杭州“迎亞運、慶元宵”煙花燈光秀表演。當晚,“迎亞運、慶元宵”煙花燈光秀在浙江
2023-02-06 14:46
原標題:易代之際的桃源圖與題圖詩作者:潘磊晉宋之交的陶淵明用《桃花源記并詩》描繪了一個自在平等的理想世界,構(gòu)筑了后世無數(shù)士人的精神原
2023-02-06 14:36
原標題:秦陵的考古發(fā)現(xiàn)、研究及其價值作者:焦南峰【光明學術(shù)筆談】秦陵是指從公元前770年秦襄公立國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的560余年中,秦人
2023-02-06 14:46
原標題:白鹿原上的編燈人王學坤在編織竹篾燈籠(2月4日攝)。西安東郊白鹿原上的孫家溝是遠近聞名的“燈籠村”,300多年來這里家家戶戶都會編
2023-02-06 14:47
原標題:“逛燈會,賞花燈,年味兒滿格”(主題)——西安城墻打造多元化沉浸式文化體驗(副題)光明日報記者李潔張哲浩“逛燈會,賞花燈,年
2023-02-06 14:55
原標題:陜西綏德:濃濃年味盡在秧歌中光明日報記者張哲浩李潔光明日報通訊員劉濤農(nóng)歷正月十五,在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隨著一隊隊秧歌的火熱
2023-02-06 13:34
原標題:熒屏“鬧元宵”:傳統(tǒng)文化之美的耀眼“C位”中新社北京2月6日電(記者高凱)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集合東南西北中特色燈彩的“花燈耀四海”
2023-02-06 13:37
原標題:從《滿江紅》到“元宵奇妙游”“戲曲+”為何“出圈”?中新網(wǎng)鄭州2月6日電(記者韓章云)2月4日晚間,河南衛(wèi)視播出的《國風浩蕩2023元
2023-02-06 13:37
原標題:各地舉行民俗燈會(引題)流光溢彩慶元宵(主題)上海豫園燈會——“山海奇豫”煥彩今宵人民日報記者曹玲娟下午4點,豫園中心廣場主燈
2023-02-06 11:56
原標題:打造“演藝之都”(引題)北京文化發(fā)展添新翼(深觀察)(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鄭娜遍布城市各處的多元演出空間,匯聚全國優(yōu)秀的
2023-02-06 11:38
原標題:傳統(tǒng)文化“破壁”二次元(新國潮)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鄭娜“沒想到我竟然通過二次元游戲了解到中國民間文化!”“這手藝真是了不起,
2023-02-06 11:54
原標題:遼寧發(fā)現(xiàn)紅山先民“住址”(主題)——實證紅山文化從漁獵走向農(nóng)業(yè)定居(副題)光明日報記者劉勇?光明日報通訊員劉新經(jīng)過考古發(fā)掘,
2023-02-06 11:55
原標題:京郊特色花會回歸北京日報記者孫云柯陳強王可心天南地北的小吃、鑼鼓喧天的花會、各有絕活的手藝人……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最熱鬧的年味
2023-02-06 11:38
原標題:秦漢社會對海洋的觀察和理解,開啟了新的更寬廣的文化視界——(引題)秦漢文化中的“海洋”元素(主題)王子今近年來,關(guān)于海疆問題
2023-02-06 10:53
原標題:非遺館上演傳統(tǒng)皮影戲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昨天,“歡天喜地鬧元宵——陜西皮影專場”在中國工藝美術(shù)館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館精彩
2023-02-06 10:50
原標題:聆聽國樂《花好月圓》爭睹國寶《雪景寒林圖》(引題)正月十五,天博賞國寶鬧元宵(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昨天上午,伴隨天津歌
2023-02-06 10:50
原標題:(新春見聞)中國各地鬧元宵中新社北京2月5日電2月5日正月十五,中國各地鬧元宵,多地非遺民俗活動等百花競放。春節(jié)期間,江西景德鎮(zhèn)
2023-02-06 09:56
原標題:曲劇《離婚》:透過婚姻解讀人生百味李俐上世紀四十年代初,老舍在云南龍泉鎮(zhèn)要求北平研究院歷史研究所的一批研究生選舉他的最佳作品
2023-02-06 09:47
原標題:北美票房:《拜訪小屋》口碑參差票房奪魁中新社洛杉磯2月5日電(記者張朔)伴隨著參差不齊的口碑,《拜訪小屋》(KnockattheCabin)登
2023-02-06 09:44
原標題:央視春晚驚艷亮相后攜新作《如見》登陸國家大劇院(引題)又見“桃紅”唐詩逸已是新作主心骨(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田婉婷繼兔年央
2023-02-06 09:36
原標題:黃渤:用最平實方式打開中年危機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楊文杰江蘇衛(wèi)視《打開生活的正確方式》開播當晚,黃渤多條相關(guān)話題登上熱搜。這個42
2023-02-06 09:45
原標題:篆刻藝術(shù)之美篆刻為中國特有的一門傳統(tǒng)藝術(shù),最初以實用為功能,作為交流之憑證和權(quán)力之表征。唐宋元明以來,隨著書畫鑒藏及鈐蓋款印
2023-02-06 08:51
原標題:“高雄·北京特色周”舉辦系列交流活動——(引題)春意暖兩岸,元宵共團圓(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金晨元宵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重要
2023-02-06 08:56
原標題:浙江文旅觀察:為什么人們期待煙花秀?記者童笑雨中新網(wǎng)杭州2月5日電?這兩天,杭州人朋友圈討論最熱烈的,是時隔11年重啟的煙花秀。
2023-02-06 05:34
原標題:“瑯琊祭海”展民俗文化2月3日,演員在祭海儀式上表演。當日,第59屆瑯琊祭海儀式在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qū)瑯琊鎮(zhèn)舉行。據(jù)介紹,“瑯
2023-02-06 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