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6日是第六個國際光日。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光學及光學儀器科技的魅力,重溫我國光學事業(yè)發(fā)展歷程,關注凝結在光學和光學儀器科技知識中的光學科學家精神,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邀請了中國科協(xié)科普部、吉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的聯(lián)合參與和指導,動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光學科技主題科普教育基地依托單位長春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聯(lián)合光明網(wǎng)、科普中國直播服務平臺,共同舉辦了科技之“光”·引領未來——打卡長春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以下簡稱“光科館”)直播活動。光科館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光學專業(yè)科技館,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三屆理事長王大珩等四位院士聯(lián)名提議建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90分鐘的直播時間里,主持人在科技輔導員的引領下,與廣大網(wǎng)友一起線上參觀了的長春中國光學科技館里的七個常設展廳,共同解密展品背后的故事,探尋神奇的光學現(xiàn)象,暢聊科學家故事。在光學設備體驗區(qū),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光科館業(yè)務副館長石曉光詳細介紹了由光科館自主研發(fā)的光學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鯉魚杯的光學原理及制作過程,并與主持人共同體驗了激光打標機、3D打印機等光學儀器設備。在多功能廳,石曉光為主持人講解了由光科館自行研發(fā)設計的激光樂器的發(fā)光、發(fā)聲原理,通過激光樂隊的演奏,全方位向公眾展示了光科館的特色光學科普活動。
直播活動在“光明網(wǎng)-科普中國”直播平臺、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視頻號、抖音、嗶哩嗶哩、知乎等平臺線上同步直播,一系列科學、生動的展示,讓廣大網(wǎng)友零距離體驗到了光學的神奇之處,取得了良好的科普宣傳效果,此次直播活動當天在線觀看總人數(shù)達到389萬人次。
直播回看通道:
以下轉載光明網(wǎng)對光科館研發(fā)的光學樂器的專題報道:
光明網(wǎng)訊揮揮手臂,音樂響起。低音貝斯、揚琴聲、鼓聲,此起彼伏。這可不是用手碰真正的樂器演奏的,而是光學樂器。這種“神奇樂器”在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光學專業(yè)科技館——長春中國光學科技館(以下簡稱光科館)里。
5月16日是第六個國際光日,在“科技之‘光’·引領未來,打卡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的直播活動中,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科協(xié)第六批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光科館業(yè)務副館長石曉光就帶領光明網(wǎng)主持人和廣大網(wǎng)友聆聽了獨創(chuàng)的光學樂器演奏。
主持人在石曉光帶領下現(xiàn)場欣賞光學樂器演奏
石曉光酷愛音樂,從年輕時就“玩音樂”。到了光科館,在他的帶領下,組建了OMI樂隊。據(jù)悉,OMI為Optical Musical Instruments的簡稱,意為光學樂器(下稱OMI),是光科館技術研發(fā)團隊自行設計制作的新概念樂器。無論從外形結構還是演奏方式,都顛覆了傳統(tǒng)樂器的概念。
據(jù)了解,OMI利用光學傳感器觸發(fā)專業(yè)電子音源發(fā)出聲音,其音色、音準、功能等各方面指標完全達到了專業(yè)水準。于2020年完成第一批6件樂器的制作,外形設計融合了中西樂器元素,分別為“激光馬林巴琴”、“音符像素琴”、“立式揚琴”、“貝森鼓”、“球鼓”和“蓮花鼓”。
第一代光學樂器演奏《西游記》片頭曲《云宮迅音》
OMI展示了光學傳感技術的原理與應用,使科學傳播與音樂演奏融為一體,通過表演向觀眾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現(xiàn)代音樂文化,拓展了科普教育活動的新形式,真正實現(xiàn)寓教于樂。
主持人上臺體驗光學樂器演奏
據(jù)悉,OMI樂隊由光科館科技輔導員組成,而非專業(yè)的音樂人士。經(jīng)過刻苦練習,樂隊成員已基本掌握這些樂器的演奏方法,排練并演出了《云宮迅音》、《Victory》、《巴比倫河》、《通天大道寬又闊》、《男兒當自強》、《世界名曲聯(lián)奏》等曲目,成功進行了線上線下多場演出。該演奏結合對樂器的介紹、對科學原理的講解,傳播科學知識,深受觀眾喜愛。
在未來,OMI樂隊有可能走出光科館,到更多地方為觀眾演奏。
(記者 林佳欣 肖春芳)
短視頻切條:https://flv1.gmw.cn/gma/20230519/20230519142044550_7431.mp4
轉載:光明網(wǎng)、科普中國
供稿: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光學科技主題科普教育基地、長春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
標簽:
上一篇:“神十六”就位!快來感受“神箭”的恢宏氣勢-世界今熱點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天津博物館——讓文物“活”在群眾身邊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武少民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7個國際博物
2023-05-24 11:50
原標題:萬青新歌《張洲》上線數(shù)字平臺今晚報訊(記者高爽)萬能青年旅店樂隊新歌《張洲》昨日在數(shù)字平臺上
2023-05-24 11:47
原標題:《外婆的新世界》:一個異類的可能性張富堅《外婆的新世界》是一個異類,是一部頗具實驗性的作品,
2023-05-24 10:37
原標題:校園愛情故事如何花樣翻新(主題)——電影《這么多年》的怕與愛(副題)湯擁華電影《這么多年》講
2023-05-24 10:42
原標題:《代價》:一場心靈博弈的討價還價(主題)——何冰自導自演新作將上演于上海大劇院(副題)文匯報
2023-05-24 10:40
原標題:非遺傳承人趙春山精湛技藝令古籍煥發(fā)新顏(引題)古籍修復讓“今世知古,后世知今”(主題)今晚報
2023-05-24 10:46
原標題:傳承與革新后浪與前浪(主題)——評電視劇《后浪》(副題)劉淑欣中醫(yī)藥大學教授任新正心系傳統(tǒng)文
2023-05-24 10:57
原標題: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產(chǎn)業(yè)大會將于6月在寧夏舉辦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張千馬學禮5月23日,國際葡萄與葡
2023-05-24 09:53
原標題:新發(fā)現(xiàn)!長江流域青海段共有文物資源546處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邢生祥記者日前從青海省文化和旅游
2023-05-24 09:33
原標題:第十八屆、第十九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揭曉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記者王鵬、黃玥)第十八屆、第十九屆
2023-05-24 07:39
原標題: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愿服務特別節(jié)目彰顯“與人民同行”在第10個中國文藝志愿者服務日到來之際,5
2023-05-24 07:35
原標題:“在生活中深造,做人民的學生”(主題)——記“人民藝術家”王蒙與作家們的“清溪一課”(副題)
2023-05-24 05:52
原標題:《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巨幅長卷一眼千年光明日報記者王雯靜萬瑪加光明日報見習記者李春劍
2023-05-24 05:32
原標題:北京京劇再添一朵“梅花”(主題)青年演員郭偉憑借《石評梅》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副題)北京晚報記
2023-05-23 15:45
原標題:電影《川流不“熄”》周末公映北京晚報訊(記者王金躍)由馮鈳予執(zhí)導,楊新鳴、胡昌霖、楊童舒主演
2023-05-23 15:36
原標題:電影華表獎今晚頒獎(主題)八部“上海出品”進入提名(副題)新民晚報訊(記者孫佳音)“奮楫揚帆
2023-05-23 15:37
原標題:遼寧歌舞團“文化潤疆”活動啟動沈陽日報訊(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陳鳳軍)“真沒想到,這次為
2023-05-23 15:36
原標題:突出“她力量”,數(shù)量迎井噴,類型全拓展(引題)“全女性”概念成綜藝市場潮流(主題)文 羊城晚
2023-05-23 14:48
原標題:打造“遇書房”服務體系,數(shù)字化、智能化讓讀者“隨心所欲”,建成文旅融合性專題文獻館,形成五大
2023-05-23 14:54
原標題:《舞上春》連演三場,場場爆滿(引題)藝術院團業(yè)務考核大放異彩(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高倩常言道,
2023-05-23 13:33
原標題:電影《最后的防線》啟動儀式舉行北京日報訊(記者王金躍)大型百集紀錄片《劍膽忠魂將軍譜》暨電影
2023-05-23 13:40
原標題:我國深海考古取得重大進展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蘇墨5月20日,國家文物局主要負責同志乘坐“深海勇士
2023-05-23 11:42
原標題:兼具城市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的功能(引題)雄安大學園圖書館初露“真容”(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如
2023-05-23 11:51
原標題:第三屆“北京大工匠”楊曉雪:(引題)與時間賽跑幫文物“永生”(主題)北京日報記者王天淇中國人
2023-05-23 11:55
原標題:建筑大市武漢吟出《寫給建筑人的情詩》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張翀通訊員張世宇忙碌,是對責任最平凡
2023-05-23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