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勤儉節(jié)約歷來便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然而,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鋪張浪費的現(xiàn)象卻越來越嚴重了。據中國社科院統(tǒng)計,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我國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組數(shù)據:世界上平均每6秒就有1名兒童因饑餓死亡,平均每年因饑餓就會奪去1000萬人的生命;在我國甚至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同學們,如果我們把每天浪費的糧食回收5%,就可以多救活四百萬饑民。由此可見,節(jié)約不僅是一種美德,一種智慧,節(jié)約更是我們的行動,我們的習慣!并且隨著全國主流媒體對“舌尖上的浪費”大加撻伐,將盤中餐吃光、喝凈、帶走的“光盤行動”在全國火熱開展,并得到許多民眾、餐飲業(yè)經營者、公益組織的熱烈響應,而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厲行勤儉節(jié)約更是責無旁貸。因此,我們向我們的同學們倡議:
一、“光盤行動”,青年先行。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青少年朋友要從點滴做起,從餐飲開始,將口號變?yōu)樾袆?,將行動化為習慣。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公共場合,都要文明消費、節(jié)約用餐,避免過度飲食或剩菜剩飯,養(yǎng)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二、勤可補拙,儉以養(yǎng)德。文明就餐只是切入點,勤儉節(jié)約是個大范疇。青少年朋友要結合工作、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在政府、在社區(qū)、在企業(yè)、在校園還是在農村,都要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實踐,儉約生活、艱苦奮斗、提升品位。將“勤儉”作為我們事業(yè)發(fā)展的奠基石,與錘煉高尚的個人品德和追求高品質的幸福人生統(tǒng)一起來。
三、身先示范,倡樹新風。青少年朋友不但要爭當勤儉節(jié)約的行動表率,更要結合青年志愿活動的開展,積極倡導節(jié)約文化,廣泛宣傳節(jié)約理念,用我們的身體力行、用我們的引導感召,影響和帶動家人、同事、朋友、客戶及身邊的每一個人加入節(jié)約行列,營造“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節(jié)約資源、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助推“勤儉節(jié)約”成為時代徽標、“儉約生活”成為社會時尚。
四、樹立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厲行勤儉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
五、節(jié)儉用餐,吃多少點多少,不夠再添加;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盤中的最后一棵菜。
六、以“光盤”為榮,“剩宴”為恥。就餐點菜時,適度適量,吃飽為好,實在吃不了,記得打包帶走。
七、從自身做起,從細節(jié)做起,與文明握手、向陋習告別,吃出文明和修養(yǎng)。
八、提醒身邊的同事和朋友,積極制止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做節(jié)約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節(jié)約糧食。
九、既要做“光盤行動”的實踐者,也要做“光盤行動”的推動者。用省下來的錢,多做好事,多做公益。
同學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勤儉不是吃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讓我們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吃不了,兜著走!同學們加入光盤族,一起對“浪費”說不吧!因為“歷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需要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
隨意浪費糧食的人們你們好!
我是漯河市源匯區(qū)試驗小學六年級二班的一名小學生,我們每天都是要吃飯的而做這些飯的糧食是農民伯伯付出心血得來的。可是你們卻隨意地浪費糧食,對農民伯伯來說你們這樣浪費糧食就是對他們的不尊重,我感到很痛心。
又一次,我在收小麥的季節(jié)回到我的老家。原本我想農民伯伯付出那么多心血種出了這些糧食會被那些小孩子們很愛惜的收起來,可是我想錯了,回到老家后,我站在正在被農民伯伯收割的麥地旁觀看,這時,我不經意間看到有幾個小孩子正在拿著剛割下來的麥穗來打著玩,我看到后不忍心看豐收的麥子被糟踏正要走上前阻止他們,卻看到他們玩累了將手中的金燦燦的麥穗隨手一扔便回家去了。
為了不再讓你們繼續(xù)浪費糧食,我想提出幾條約束你們的條件,分別如下;
一,吃飯時不能將自己吃了一半的或是不喜歡吃的飯菜浪費掉。
二,在飯店里招待客戶不能為了自己的面子而點一大桌子的菜,吃不完還要倒掉。
三,不能認為自己家買一大堆糧食,然后在大人不在家時拿糧食玩,哪有浪費糧食。
希望你們能遵守我提出的這三個條件,以后不再浪費糧食。
親愛的同學們:
有關數(shù)據顯示,饑餓是人類的頭號殺手,每6秒就有1名兒童因饑餓死亡,平均每年奪去1000萬人的生命;我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組數(shù)據:中國社科院統(tǒng)計,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如果每天浪費的糧食回收5%,就可以多救活四百萬饑民,節(jié)約是一種美德,節(jié)約是一種智慧,節(jié)約是我的行動,也是我的習慣!
近日,隨著全國主流媒體對“舌尖上的浪費”大加撻伐,一項倡導將盤中餐吃光、喝凈、帶走的“光盤行動”正在全國興起,并得到許多民眾、餐飲業(yè)經營者、公益組織的熱烈響應為此,我們號召全體同學積極參加到“光盤行動”中來。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不能忘記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更不能忘記全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
我們倡議,樹立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
我們倡議,家庭餐桌上,倡議根據營養(yǎng)學合理搭配葷素菜比例,按需買菜、煮菜,以每頓飯家庭成員剛好吃完、吃飽為準。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盤中的最后一棵菜。
我們倡議,以“光盤”為榮,“剩宴”為恥。就餐點菜時,適度適量,吃飽為好。實在吃不了,記得兜著走。剩飯要打包,減少奢侈浪費,不攀比,以節(jié)約為榮,浪費為恥。
我們倡議,同學們既要做“光盤行動”的實踐者,也要做“光盤行動”的推動者。讓更多的人了解“光盤行動”,參與“光盤行動”,用省下來的錢,多做好事,多做公益。
同學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勤儉不是吃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從今天午飯開始,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吃不了,兜著走!加入光盤族,一起對“浪費”說不!”
“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需要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那么,不妨就從參加“光盤行動”開始吧!
有一種節(jié)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所謂光盤,就是吃光你盤子中的食物。拒絕浪費,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你,愿意嗎?
“吃光盤中餐,今天不剩飯”。拒絕浪費,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你,愿意嗎?期待您和您身邊的人加入“光盤族”!
親愛的同學們:
我們作為一名學生應倡導節(jié)約糧食的良好風氣,為了我們的美好校園和生活,特此發(fā)出學校營養(yǎng)餐管理《厲行“勤儉節(jié)約” 響應“光盤行動”倡議:
1.珍惜糧食,適量用餐,避免剩餐,減少奢侈浪費。
2.不攀比,以節(jié)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提醒身邊的同學和朋友,積極制止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
5.做節(jié)約宣傳員,向同學、親人、朋友宣傳節(jié)約糧食。
6.積極參加文明餐桌行動,營造節(jié)儉用餐的良好風氣。
《厲行“勤儉節(jié)約” 響應“光盤行動”》體現(xiàn)的是學生品質和責任。我們都是祖國的棟梁和未來的接班人,每個同學都要從現(xiàn)在做起,從生活習慣開始,從細微處做起,從節(jié)約糧食做起,爭做節(jié)約糧食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范者,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jié)約糧食的行動中來,讓節(jié)約引領風尚,共同為建設文明、清潔優(yōu)美的校園作出應有的貢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我們不能忘記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更不能忘記全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在忍受饑餓。
作為在校的師生,我們也許沒有增產的農業(yè)技術,也不具統(tǒng)計規(guī)劃糧食的能力,但每個人可以做到的是一件更為重要的事:節(jié)約糧食,拒絕浪費,從自己做起。
飲食管理中心在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到來之際,向大家發(fā)出倡議:
1、以“光盤”為榮,“剩宴”為恥。
2、以剩飯打包為榮,隨意丟棄為恥,
3、不攀比,以節(jié)約為榮,浪費為恥。
4、就餐點菜時,適度適量,吃多少點多少,減少奢侈浪費。
5、大家既要做“光盤行動”的實踐者,也要做“光盤行動”的推動和宣傳者。提醒身邊的親人和朋友,積極制止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
“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需要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親愛的朋友,現(xiàn)在就開始加入“光盤行動”吧!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150件中阿藝術家作品亮相千年瓷都新華社南昌12月19日電(記者黃浩然)19日至20日,第五屆“阿拉伯藝術節(jié)”在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舉行。作為
2022-12-20 08:52
原標題:說《氓》《詩經·衛(wèi)風·氓》是中國傳世第一首棄婦詩,向為詩學家所重。近現(xiàn)代學者一般認為,詩歌的男女主人公都是農民,詩歌的主要內
2022-12-20 07:35
原標題:《甲骨文摹本大系》發(fā)布:系目前收錄甲骨最多的大型甲骨著錄書澎湃新聞記者程婷澎湃新聞從清華大學獲悉,12月18日,由清華大學出土文
2022-12-20 06:40
原標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jié)開幕光明日報記者王曉櫻陳怡見習記者王軒堯光明日報三亞12月18日電(記者王曉櫻、陳怡見習記者王軒堯)12月17
2022-12-19 21:34
原標題:重啟劇場大門奉上“高清戲劇放映計劃”第三期(引題)北京人藝重溫莫里哀人生謝幕之作(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記者從北京人藝
2022-12-19 20:48
原標題:北美票房:《阿凡達:水之道》強勢拉動北美票房回升中新社洛杉磯12月18日電(記者張朔)《阿凡達:水之道》(Avatar:TheWayofW
2022-12-19 18:49
原標題:“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在上海博物館舉行12月17日晚,“博物館的力量——上博之光·博物館奇妙夜”活動在上海博物館舉行。當晚,“博物
2022-12-19 11:52
原標題:接連推送新歌《馬上就會好的》《來讓我抱抱你吧》傳遞溫暖(引題)小柯再為網友寫“黃桃罐頭歌”(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韓軒昨天有個小
2022-12-19 11:49
原標題:《巨然雪圖·軸》(局部)作者巨然(五代)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巨然,生卒年不詳,江寧(江蘇南京)人,五代畫家。他是位僧人,早年在南
2022-12-18 13:47
【視線】原標題:職場節(jié)目:唯有真實才動人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鄧崎凡就讀于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的19歲姑娘王星星為了在一次省級職業(yè)技能大賽中獲
2022-12-18 07:56
【藝評】原標題:文字謀心音樂謀魂劉穎余上個世紀90年代,是一個奇妙的時代。有一陣子,我們都熱衷成為一個音樂發(fā)燒友,以幾百元的月薪,去購
2022-12-18 07:56
原標題:清清的小河周養(yǎng)俊送信送報,每天都要過幾趟河。送了河東送河西,送了河西又送河東;只因河水是繞山走的,人又都住在河兩岸的半山腰上
2022-12-18 06:34
原標題:鄉(xiāng)村老屋苑廣闊以前農村的房子,都是土打墻,草苫頂,不能說是茅草屋,但肯定沒有青磚紅瓦的房子那么結實。農村老家有一個習俗,搬了
2022-12-18 06:54
原標題:一壺老白茶李風玲周末。深秋。下午。伏案疾書,忽然就覺得喉嚨干,于是起身泡茶。剛鋪下茶席,書房里的兒子走過來說:“媽,今天我來
2022-12-18 06:48
原標題:小雪有味劉芳在我的童年記憶里,小雪,是二十四節(jié)氣里最有味的。小雪到,有美味。小時候,最盼著小雪,因為放學回家后,能享用“一鮮
2022-12-18 06:52
原標題:鮮美的豆腐乳李成在我家鄉(xiāng),差不多家家都做豆腐乳。我們那里都是春節(jié)做“年豆腐”時,特意留出幾板豆腐,擱在陰涼處,稍稍被風吹干,
2022-12-18 06:46
【作品廣議】原標題:重新認識“熊樣”肖承森漫畫,是觀察和洞悉人性的藝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漫畫作者經常把各種動物請到自己的作品中,熊
2022-12-17 18:47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33期)高度重視?山東?于昌偉拷問?陜西?李天躍消失的音符?山東?張運河盼兒?江蘇?陳景凱脫了皮,命休矣?山西?
2022-12-17 16:52
原標題:助力中軸線申遺北京鐘鼓樓周邊歷史風貌逐步恢復北京的中軸線申遺文本將于2023年正式提交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目前,申遺工作進入到了倒
2022-12-17 05:54
鄉(xiāng)村工匠原標題:“一見鐘琴”守匠心從2008年白玉昆選擇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投身馬頭琴制作行業(yè),到如今成為內蒙古興安盟內首屈一指的民族手工藝非遺傳承
2022-12-17 05:48
原標題:澳門舉辦大型會展呈獻五個“美食之都”魅力新華社澳門12月16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澳門之味巡禮——五都薈萃”16日晚在澳門金光大
2022-12-17 05:48
原標題:“賀歲迎祥——紫禁城里的春節(jié)文化展”在澳門開展新華社澳門12月16日電(記者李寒芳劉剛)“賀歲迎祥——紫禁城里的春節(jié)文化展”16日
2022-12-17 05:50
實證西域為中國固有領土之⑤原標題:古稱高昌的吐魯番,為什么被贊為“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館”?吐魯番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這里有
2022-12-15 19:38
原標題:《卿卿日?!防?,九川禮儀為何各不同?這部戲的禮儀從最開始的時候,最吸引觀眾的就是九川禮儀各不相同了。從第一集開始,我們就看到
2022-12-15 05:44
原標題:此“郁金香”非彼“郁金香”唐代的外來香料真“香”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陳品中國香文化歷史悠久,早在石器時代就有焚香祭祀的行為,先祖
2022-12-14 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