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相關資料圖)
作者:何況
荒蕪的沙漠占地面積龐大,站在那里大風一吹滿嘴沙,不僅無法被用來種地,還常常得寸進尺,貪婪地“吃掉”無數(shù)的良田綠地。
在舉世聞名的古絲綢之路上,有一個叫樓蘭的國家。它曾經無比繁華,往來的使者、商人不絕于路。而在公元400年左右,樓蘭漸漸消失在了史書中。關于樓蘭消失的原因,其中一種說法就是它被埋葬于茫茫黃沙之中了。
樓蘭古城現(xiàn)在的樣子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看起來人畜無害的沙子為何如此殘暴,能在悄無聲息中抹殺一個盛極一時的國家?面對茫茫沙漠,人類只能步步退卻嗎?
古國湮滅之謎
樓蘭的消失過程,并不像意大利的龐貝古城,在一夜之間被火山灰封印,而是經歷了很多年的沙漠侵襲才逐漸衰亡,最終被人們廢棄的。這個過程主要與樓蘭古城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以及人類活動有關。
樓蘭古城位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四周都被高聳的山脈所環(huán)繞,而其南部的青藏高原更是如同一堵巨墻,阻隔了來自印度洋的水汽,使得這里降水稀少。同時,古代人類的活動大肆破壞了當?shù)氐闹脖缓退?,導致湖泊和河流日漸消失,沙漠化加劇。在多方因素的影響下,樓蘭古城最終埋沒在了滿滿黃沙之下。
樓蘭古城位于遠離各大洋的塔里木盆地邊緣,降雨稀少
(圖片來源:谷歌地球截圖)
防沙漠化招數(shù)三連
沙漠一旦形成便難以恢復,同時它還會向外擴張,不斷吞噬周邊尚未沙漠化的土地,樓蘭古城的消失就是著名的例子。在古代社會,人們對沙漠化束手無策,即便到了當代,如何阻止沙漠化仍然是一個難題。
中國是世界上沙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沙漠化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8%,比整個伊朗還要大。過去我們說中國地大物博,地大的背后則是大量的高原、山脈和沙漠化土地。山脈無法夷平,沙漠難復綠洲,但至少不能繼續(xù)任由沙漠擴張,那就得試著打一場防守戰(zhàn)役,再伺機反攻。
(圖片來源:veer)
傳統(tǒng)的沙漠改造主要有三種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工程法、化學法和植物法。
這三種方法里面,植物法最容易理解,也就是通過栽種抗旱植物,適當加以補水的方式來延緩沙漠化?;瘜W法,也就是用一種特制的“膠水”噴灑在沙漠表面,來把沙子固定住。
工程法中最著名的是“麥草方格沙障”,也就是用正方形的麥草墻來固定沙土,來阻止沙子流動,遠看就像一大片華夫餅。著名的敦煌莫高窟附近,就用這種方式來固沙,專業(yè)人員用麥草扎在土里,形成1米見方的方格,四周高、中間低,就跟一個大鳥窩一樣,以防止沙漠吞噬這片偉大的世界遺產。
草方格沙障
(圖片來源:新華網(wǎng))
總的來說,防止沙漠化就是一個思路:把容易流動的沙子固定住,不讓它亂跑,這樣就不會禍害良田耕地了。
但這些方法也各有各的問題,比如植物法成本較高,工程和化學法改變不了小氣候。而且,這三種方法都沒有改變沙子的特性。有沒有一種方法,既能夠降低成本,也能真正讓沙子很快變得跟土壤一樣,有一定的黏性,可以保水呢?
加點黏合劑,“點石成金”!
點石成金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無非是不勞而獲的癡心妄想。但在沙漠化治理的科學探究過程中,學會妄想,往往能打開科學的新思路。
最好的防守便是進攻。重慶交通大學易志堅教授團隊換了一個思考角度,如果不從如何固定沙子、適應沙漠去思考,而是從如何改變沙子的特性,讓沙漠為我所用出發(fā),是不是可以出奇制勝呢?
他們從植物中提取黏合劑,混到沙子里,再加入水進行攪拌,這樣,“一盤散沙”有了一個驚人的改變:可以存水,可以像土壤一樣在濕潤時被捏成一團,也可以在干燥的時候變成固態(tài),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兩種狀態(tài)間切換。
當然,實驗歸實驗,要想改造自然,就得去自然界中去接受“毒打”。他們把這個想法帶到了中國沙漠界“八大金剛”之一的烏蘭布和沙漠。
在烏蘭布和沙漠荒漠生態(tài)區(qū),耐旱植物在自然環(huán)境下(無人工灌溉)生長,形成生態(tài)屏障,與遠方的沙漠形成鮮明對比。
(圖片來源:重慶交通大學)
首先,對實驗地點進行一個小小的改造:在上層20~30厘米的沙子中混入黏合劑,攪拌均勻。這樣,這塊地就變成了上下兩層,上半部分是可以保水的沙漠土壤層,下半部分仍然是沙子。然后就可以在這片土地上開始種植,在含有水分的沙漠土壤層中,植物當然相對容易成活,而可以“抱團”在一起的沙子也不會輕易被風吹跑變成流沙。
植物長大之后,根系又反過來抱住了沙漠土壤層和下面的沙子。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爛掉的根系和掉落的葉子,成為進一步鎖住沙漠土壤層的工具。在這種循環(huán)下,原先被沙漠化的土地,又“活”過來了。通過調節(jié)黏合劑的比例,還可以形成類似泥漿、具備防滲能力的土壤,也就能在沙漠中種起水生植物了。
種下的向日葵迎風搖曳,玉米紅薯成了工作人員的餐食,越來越像土壤的地下,還有蚯蚓、螞蟻等,沙棗樹、草叢中的青蛙,甚至還有往來的小狐貍,仿佛讓人看到了那片生機盎然的烏蘭布和。只不過這一次,不是海市蜃樓。
烏蘭布和沙漠土壤化基地郁郁蔥蔥,充滿生機。
(圖片來源:重慶交通大學)
百無一用的沙漠,變成蔬果成林的土壤,這不就是現(xiàn)實版的點石成金嗎?
結語
樓蘭早已消失于沙漠之中,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為治沙在沙海邊緣苦心研究?!耙字緢詡儭睅淼暮诳萍家膊皇撬蚺?,還有成本、大規(guī)模應用以及不同環(huán)境下的適應性問題需要深入研究,但他們至少吹響了號角,在沙漠里再造綠洲、復現(xiàn)西域絲綢之路商賈往來的勝景,可能并不遙遠。
參考文獻:
1.Desert “Soilization”: An Eco-Mechanical Solution to Desertification[J]. Zhijian Yi, Chaohua Zhao. Engineering.2016, 2(3): 270–273
2.沙漠“土壤化”生態(tài)恢復理論與實踐[J]. 易志堅. 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6.11(35):27-32
3.試論青藏高原隆升對中國沙漠形成演化的影響[J]. 王躍,李森,王建華,閻滿存.干旱區(qū)研究.1996.6(13):20-24
4.植物固沙技術研究進展及展望[J].張鈺佳,張克海,方橋.綠色科技.2020.3:123-127
5.易志堅:沙之約[J]. 郭玲. 中國小康網(wǎng).2022.3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海外華語脫口秀傳遞快樂近年來,脫口秀因其詼諧幽默的語言、貼近生活的話題、輕松娛樂的氛圍,而深受大眾喜愛。“人人都可以成為5分鐘
2022-11-16 15:29
原標題:懸疑色彩、人文關懷、專業(yè)知識(引題)“醫(yī)療+”劇集視角更豐富(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宋說電視劇《謝謝你醫(yī)生》《促醒者》近日播出,同
2022-11-16 15:44
原標題:《我們這十年》收官后熱度不減(引題)“創(chuàng)作者走入田間地頭才能寫出有廣度的故事”(主題)羊城晚報記者王莉“貼近生活,真實感人”
2022-11-16 15:37
原標題:國內首檔外景紀實類閱讀節(jié)目日前開播(引題)《我在島嶼讀書》解鎖文學“圈粉”更多可能性(主題)文匯報記者許旸海風搖曳椰影,海浪
2022-11-16 15:31
原標題:《愛情神話》要拍“平行篇”(引題)網(wǎng)友希望“老白”愛情有歸宿(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在剛結束的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由女性
2022-11-16 15:43
原標題:影視劇頻遭短視頻侵權平臺以“技術中立”推卸責任專家建議(引題)提高短視頻平臺侵權賠償金額(主題)法治日報記者陳磊隨著短視頻用
2022-11-16 09:45
原標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jié)12月3日至10日在三亞舉行(引題)3761部影片報名金椰獎(主題)海南日報???1月15日訊(記者尤夢瑜實習生盧家
2022-11-16 09:35
原標題:古老戲曲掀起一場“青春革命”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蔣肖斌 戲曲雖然古老,卻從來緊跟媒介變革。遠的——唱片技術在20世紀初傳入中國
2022-11-16 09:41
原標題: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因病去世五十余載教學生涯桃李滿天下(主題)生前不斷探索民族聲樂之路曾創(chuàng)建民族聲樂“七字標準”(副題)北京
2022-11-16 09:32
原標題:上海舉辦國際藝術品交易周人民日報上海11月15日電(記者曹玲娟)近日,第四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據(jù)悉,從今年
2022-11-16 09:26
原標題:調查顯示,超8成受訪者購買漢服的原因是喜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引題)國潮國風緣何走紅青年朋友圈?(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尹曉
2022-11-16 08:45
原標題:特色文創(chuàng)讓畢業(yè)設計更鮮活生動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龐慧敏通訊員謝裕增楊愷源“江黛水客”“鳳凰俠客”“紫荊墨客”“江中秀客”“酸爽
2022-11-16 08:30
原標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jié)主視覺海報發(fā)布(引題)向光而生與影同行(主題)海南日報???1月15日訊(記者尤夢瑜實習生盧家寧)11月15日
2022-11-16 08:43
原標題:紀錄片《百年巨匠》再添新篇——(引題)在影像中重溫大師精神(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鄭娜?在延安提出“窯洞之問”的黃炎培,同
2022-11-16 08:36
文|孫德宏善于描寫愛情的俄羅斯文豪屠格涅夫,終生未婚,他對愛情充滿了矛盾:猶豫中蘊含著堅定,堅定中又不免彷徨,把追求極致愛情的審美過
2022-11-16 07:39
原標題:蘇澳青少年同畫祖國傳遞家國情懷新華社澳門11月15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同畫中國”蘇澳青少年繪畫作品征集活動評選結果15日在澳門
2022-11-16 07:41
原標題:沈陽故宮博物院迎來建院96周年展出百余件清宮仿古文物中新網(wǎng)沈陽11月15日電(記者韓宏)在沈陽故宮博物院建院96周年即將來臨之際,“大
2022-11-16 05:35
原標題:德壽宮將揭開神秘面紗施工方述復原細節(jié)故事中新網(wǎng)杭州11月15日電(王題題馬敏)日前,由浙江省三建建設集團(下稱“浙江三建”)承建的南
2022-11-15 17:25
原標題:寧波中國港口博物館(引題)向世界講好中國港口故事(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主題)作者方彭依夢?在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qū)梅山灣新城,
2022-11-15 16:25
原標題:擁抱新媒體巡演長三角(主題)?上海民營院團活力十足(副題)新民晚報記者朱光發(fā)售數(shù)字藏品、每天抖音直播,明天起至20日,2022上海
2022-11-15 15:27
原標題:在香港,聽敦煌對話故宮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李欣然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第25周年,全國各地都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慶典活動。為慶祝香港回
2022-11-15 15:30
原標題:譚利華執(zhí)棒北京交響樂團演奏大型交響組曲《江姐》(引題)國家大劇院響起“紅巖上紅梅開”(主題)北京晚報訊(記者韓軒)“今天是一
2022-11-15 15:36
原標題:授業(yè)于田野之間,樹人于實踐之中(引題)北大青年考古隊:在田野上探源中華文明(主題)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許革許子威 “既然選擇
2022-11-15 15:42
原標題:中國戲曲文化周:新空間新形式呈現(xiàn)更多精彩中國文化報記者劉淼11月10日,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簡稱“戲曲文化周”)主場活動在北京
2022-11-15 09:45
原標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陶寺遺址博物館主體工程封頂中新網(wǎng)太原11月14日電(任麗娜)14日,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陶寺遺址博物館主體工
2022-11-15 08:37